白宗毅說道:「能不能採取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新浦鋼歸新浦鋼,但是在新浦鋼之外,我們再成立一個實業集團,將老浦鋼的小三產、小實業全部置入這個實業集團,統一管理、發展,對具備條件的,逐步進行改制?這樣更有利於員工安置工作。」
對浦鋼的搬遷新建,以及老浦鋼的處置,市裡面也有幾種意見。其中主流的意見就是像白宗毅剛剛說的那樣,新浦鋼作為新的公司,採用新的管理制度,老浦鋼這邊一邊拆一邊改,老浦鋼的牌子還放在那裡,不作變化,老浦鋼所屬的小三產、小實業也逐步進行改制。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儘量減少浦鋼搬遷的阻力,按照這種方案,老浦鋼依然存在,只是鋼鐵部分搬走,其他部分保持不動,那三產和小實業的員工也就沒有理由提出異議。
但是在包飛揚看來,這種做法就是自欺欺人,離開了浦鋼的小三產、小實業根本沒有生存下去的能力,遲早會破產。而且未來也證明了,像這樣的小三產、小實業,個體、私營企業更加靈活,當然,不管是哪個行業,都有巨頭存在和形成,浦鋼的這些小三產、小實業也是如此,但它們成為巨頭的可能性太小,除非包飛揚願意花費大量的精力在上面。
所以,從過去的實踐來看,公有制的小三產、小實業效果並不好,放開以後,卻能夠搞活。
包飛揚更傾向於借著浦鋼搬遷這個機會,直接將浦鋼旗下的小三產、小實業全部放開,能賣的都賣掉,能轉制的儘量轉制,如果不改的話,這些企業變好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相比之下,白宗毅更傾向於保守一點,先維持這些小三產、小實業的情況不變,另外組建新浦鋼,然後再逐步改善這些小三產、小實業的經營情況,或者進行改制。
這樣一來,可以減少浦鋼搬遷的阻力和變數,白宗毅說道:「改革不能夠操之過急,尤其是在新浦鋼建設的關鍵時期,如果大規模進行小三產、小實業的改革,要解決這一萬多名員工的安置問題,稍有不慎,都會引發激烈的反應,會對新浦鋼的建設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白宗毅倒是不反對對小三產、小實業進行改制,不過他認為沒有必要操之過急。
包飛揚搖了搖頭說道:「這些小三產、小實業,原本就是為浦鋼提供服務,或者周邊的小實業,現在浦鋼的鋼鐵業務搬走以後,這些小三產、小實業也就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只有改革才能激發他們的活力,否則就只能不死不活地等死……」
包飛揚說的話很重,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他說的是實話,小三產、小實業現在是什麼狀況,大家都很清楚。說白了,這些小三產、小實業,有的剛開始還是為了企業提供配套的服務,或者為企業擴大了業務範圍,但是到了後來,基本上也就成為企業安置富餘人員的地方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搞增強企業自主權、搞承包經營、現代企業制度,一方面浦鋼要裁汰冗員,往往將年紀偏大、缺乏技能的員工塞到小三產、小實業,另外一方面,為了照顧員工,往往將他們的配偶、子女安排進這些企業,造成這些企業的冗員狀況越來越嚴重。甚至很多幹部和關係戶的家屬被掛職到小三產、小實業吃空餉,成為吃空餉專業戶收容所。
不僅僅如此,小三產、小實業還是不勝任工作的幹部的收容所,國企裡面,管理制度僵化,能上不能下,很多中層幹部不管以前是如何成為幹部的,上去以後,不管是無法勝任工作、完不成業績、出現經營火安全之類的責任事故,又或者出現作風問題等等,明明不適合擔任幹部了,卻不會被解職或者降職,有的繼續尸位素餐,有的則安排到旗下的小三產、小實業繼續擔任級別相同的幹部。所以小三產、小實業的領導往往數量眾多,有的單位甚至出現領導比員工還要多的情況。而這些領導幹部不但維持著原來的福利待遇,還掌握了相應層級的權力,以這種幹部的工作能力,可以想像他們會將企業搞成什麼樣子!
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小三產、小實業已經大部分淪為垃圾站。主體企業不要的幹部、不要的員工、不好處理的關係戶,統統放到小三產、小實業。一些小實業甚至還要承擔主體企業的虧損和錯誤……
浦鋼旗下小三產的業務基本上都是浦鋼提供的,一旦浦鋼不提供這些業務了,這些小三產就必須要去市場上找業務,而以它們的人員配置和管理方式,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到了那個時候,他們還是會成為新浦鋼的負擔,跟現在沒有什麼區別。
白宗毅連忙說道:「包區長,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並沒有說不管這些小三產和小實業,離開浦鋼以後,這些小三產、小實業自然也是要進行改革的,但是我們不能操之過急,而是應該徐徐圖之……」
包飛揚搖了搖頭:「白總,我們當然不需要操之過急,但是也必須只爭朝夕,否則這些小三產、小實業脫離浦鋼以後,經營狀況得不到改善,員工的收入得不到保證,我們也無法向大家交待。所以小三產、小實業的改制工作必須同步啟動!」
白宗毅聽了直皺眉頭,在他看來,小三產、小實業的改革就是一個雷區,碰了是會爆炸的!
不過,包飛揚的話也讓他無法反駁,勞動局副局長陳廣同說道:「小三產、小實業要不要改制、改制節奏如何,這個需要市裡面決定。我們今天這個會議只討論人員安置工作的方向、方針和原則,不管新浦鋼怎麼做,肯定會產生一些富餘人員,小三產、小實業要進行調整,同樣會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我們還是按照可能出現的情況,逐一討論可以採用的方法……」
有些決策問題,並不是這個會議上的與會人員能夠做出決定的。而人員安置工作又需要做在前面,所以他們只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預案,然後讓上面選擇。
陳廣同說道:「根據以往的經驗,類似的情況,一般來說對富餘人員的安排採用的方法包括調動轉移,就是將一部分人調到其他單位去,調動轉移不涉及員工身份的改變,相對比較簡單,不過在當前的形勢下,能夠接收員工的企業並不多,甚至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因此除了部分管理人員可能調動之外,也只有極個別員工有這個機會,所以這個辦法大家就不要指望了!」
「調動轉移之外,還有下崗待業、提前內退、身份買斷等辦法,其中身份買斷可以通過買斷工齡的方式,買斷工齡以後,員工與浦鋼徹底脫離關係,保險進入社會保障系統,自己解決就業問題……」
買斷工齡也是國有企業解決員工問題的一個常規辦法,在企業裁減冗員,或者改制被收購,甚至停產倒閉的時候,經常通過這種方式,一次性解決員工的身份問題。買斷工齡的優勢很明顯,就是可以打破過去的鐵飯碗,將冗餘職工推向市場,自主求職,從而減輕企業的負擔,但問題也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對企業、政府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
所以在這時候買斷工齡確實還存在較大的爭議,實際上國家並不支持這種說法,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經濟補償,這跟日後勞動法完善以後,企業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按照工齡支付n+1個月的經濟補償的形式差不多。
買斷工齡嚴格來說就是屬於「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不過華夏國公有制企業早期實行的是固定用工制度,也就是說一旦某個人成為企業員工,從此就是企業的人,一直到死,從工作到生活,生老病死,全都是企業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鐵飯碗。鐵飯碗理論上可以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穩定職工隊伍,但久而久之,也容易造成員工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改革開放以後,對國有企業的改革一直都在嘗試中進行,從擴大企業自主權,到利改稅、推行經濟責任制,再到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然後是從九三年開始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嘗試。而在員工這一塊,也從固定用工,開始向合同用工轉變,比如現在的浦江鋼鐵,大多數員工都簽訂了所謂的勞動合同。
不過,這些所謂的勞動合同大多流於形式,企業還是沒有辦法根據需要裁汰冗餘或者不合格員工,並沒有改變國有企業員工終身制的特點。實際上這些員工還是終身制的,根據合同到期解聘,這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1776章 人員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