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稍微恢復了些體力,戚家軍再次出發,倭寇目前尚遠,他們準備前去倭寇的必經之處,台州城外兩里處的花街進行攔截;倭寇的行軍速度的確沒辦法和戚家軍相比,一直到戚家軍到達花街做好開戰的準備,他們還沒有到達。
所以戚繼光甚至還有足夠的時間觀察此地的地形來研究下一階段的戰術,「此地地勢狹窄,若是擺開鴛鴦陣根本施展不開,無法快速擊潰倭寇。」
「現在似乎將鴛鴦陣分作兩波,改為五行陣更好一些。」這些日子研讀《紀效新書》,參觀戚家軍的訓練,更別說還親身見識了戚家軍是如何同倭寇作戰的,李悠對鴛鴦陣的應用也有了一些心得,試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陽說得是,像這種地勢狹窄的地方,使用五行陣比鴛鴦陣更適合。」戚繼光對他的突飛猛進頗感欣喜,為將者不可不知天文、地理,而根據地形採用不同的戰術正是一名合格將領的必備素質,李悠方才的建議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傳令下去,變陣!」傳令兵四方奔走,很快將戚繼光的命令下達到吳惟忠、朱文達等眾將那裡,而他們則立刻根據戚繼光的命令指揮下面的鴛鴦陣小隊更換陣型,狼筅兵邁步上前,與盾牌並列,形成第一道防線,兩名長槍手跟隨其後,短刀手殿後;隊伍之中人數少了一半,更適合在花街這樣地勢狹窄的地方進行戰鬥。
鴛鴦陣是戚繼光從唐順之所傳授的秘戰中學到的,而這種五行陣則是他根據台州一帶的地勢所做出的改進,這裡四處都是牆壁房屋,古代的街道又沒有現在這麼寬闊,若是依舊使用滿員的鴛鴦陣,在巷戰中未免施展不開,而減少了一般成員的五行陣用在這種地方正好,既保持了陣法的協作,又避免在一個區域擺放過多的兵力而影響他們施展。
先用五行陣擊潰倭寇,然後在他們逃跑時換成更利於追擊的三才陣,無論是大範圍的正面戰鬥還是如今這樣狹小空間的巷戰,還是追擊作戰,鴛鴦陣都能找到最合適的陣法變化來進行應對,這就好比是武林高手的見招拆招,到不了一定程度的敵人是沒辦法和戚家軍抗衡的,而倭寇顯然沒有資格和他們一較高下。
「倭寇來了!」前方哨探匆匆回來報道,戚家軍並未像其他地方的明軍一樣,一聽到倭寇兩個字就渾身發抖,急於逃跑。反而一個個露出興奮地神情,也難怪他們戚家軍對於倭寇首級的獎勵可不低,在他們看來這些人是給自己送銀子來的,擔心這些倭寇太弱逃跑得太快還來不及又怎麼會害怕呢?
「全軍準備迎敵,吳惟忠,你帶人堵住正面,朱文達,你掩護側翼」戚繼光熟練地發布命令,在他看來這些倭寇已經是瓮中之鱉插翅難逃了,最後將目光轉向李悠,「文陽,你就和本將一起對付那些倭寇頭領。」
「末將遵命。」戰場之上李悠也換了更真實的稱呼,當即從背後取下震天弓,靜靜地等候著倭寇的到來。
不多時,數千名倭寇攜裹著數千名大明的百姓,亂糟糟的向花街湧來,口中嗷嗷亂叫,猶如禽獸一般。
「弓箭手,放!」一聲令下,戚家軍營中的弓箭手紛紛引弓開箭,箭矢猶如雨點一般向倭寇襲去,這些倭寇身上少有鎧甲擋箭,幾波箭雨下去就留下了上百具屍首。
可這些傷亡還沒有嚇到他們,趁著這個機會他們冒著箭雨和火槍的襲擊已經到了戚家軍跟前,以他們往日的經驗來看,大明的軍隊或許在遠程攻擊時還有幾分膽子,但若是被他們逼到跟前,馬上就會潰散,想來這次也應該是一樣吧?
然後結果完全出乎了他們的預料,還沒有到戚家軍的跟前,他們就被狼筅擋住了,短短的武士刀完全沒辦法和狼筅比攻擊距離,三米長的狼筅可以盡情的刺殺他們,他們卻攻擊不到後面的戚家軍,縱使有人能僥倖躲過狼筅,辟出的招式也被長牌手擋住,有這麼一耽誤的功夫,兩名長槍手同時出槍,將此人捅死當場。
狼筅、長槍、長牌和短刀五人一組密切配合,一名名武藝不俗的倭寇武士變得不堪一擊,紛紛倒在了戚家軍的攻擊下。
無視了前方那名揮舞太刀,叫囂著要一騎討的武士,且不說沒人聽得懂他的日語,就算能聽懂這些士兵也沒和他單挑的意思,我們練了這麼久的鴛鴦陣就是想以多打少,現在和你太挑不是腦殘麼?
沒等他喊幾句,被吵得不耐煩的李悠就一箭正中他的胸口,將他射殺當場,李悠懶得去看自己的戰果,又將羽箭對準了一名身穿當世具足的倭寇頭領,能置辦得起這一身的顯然不會是什麼雜魚。
就和寧海之戰、新河之戰一樣,這數千名倭寇被戚家軍輕鬆擊敗,留下了近千具屍體狼狽而逃,那些被他們劫掠來的百姓也被戚家軍解救出來。
這一戰倭寇傷亡上千人,全軍潰敗,戚家軍解救出了五千餘名大明百姓,自身僅僅傷亡了三人,再次獲得了毫無爭議的勝利。
接著戚繼光乘勝追擊,又先後在上鋒嶺和長沙之戰中大敗倭寇,兩萬餘名倭寇本想上岸來搶劫一番,卻沒想到在戚家軍的面前撞得頭破血流,被戚家軍五戰五勝之,最後只得狼狽逃下海去。
到了五月份,台州全境的倭寇已經被全部肅清,戚繼光的頂頭上司胡宗憲興高采烈的給嘉靖皇帝上了一封奏摺,「臣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直浙兼制軍務胡宗憲上奏,(嘉靖)四十年四五月,倭賊分犯台州水陸諸處,台金嚴參將戚繼光,共擒斬倭首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餘。」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戚繼光率其所部四千戚家軍,對陣兩萬倭寇,五戰五勝,共計殲敵五千五百餘人,累計傷亡不足二十人,史稱「台州大捷」。(未完待續。)
第219章 台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