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悠來到大明之後,先是抄了晉商八大家的家產,現在又將錢龍錫、溫體仁、祖大壽等人的家產抄了個乾乾淨淨,給他弄到了數以千萬兩計的銀子,但是這樣的手段只能偶爾為之,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大明的財政危機,可從長期來看卻需要調整大明目前的財政手段,讓大明的財政變得健康起來。
想要解決財政問題自古以來無非是兩個手段而已,要麼較少支出,要麼增加收入,在崇禎登基之後,代表了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強的利益的東林黨借著清除魏忠賢勢力的機會,引誘缺少政治才華的崇禎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的稅負,使得大明的財政收入來源更加單一,全都壓到了普通農民的身上,朝廷財政收入大大降低。
就拿茶葉稅來做例子,大明徵收茶稅的標準早已確立,每引茶一百斤收稅金200文,後來又增加到每百斤一千文,這一點《明會典》記載的很清楚,「官給茶引,付產茶府州縣,凡商人買茶,具數赴官,納錢給引,每引納錢一千文,照茶一百斤。」按照這個標準,江南、四川等產茶之地每年都應該給朝廷繳納大量的賦稅。
然而一些產茶大省,收的稅,低到荒謬的程度,比如四川課稅的茶葉數量超過500萬斤,可是一年徵收的茶葉收入總共還不超過2萬兩;這還算是多的,浙江的茶葉稅收只有六兩,雲南是17兩,據說是用幾乎貶值成為廢紙的大明寶鈔來評估稅額。
應該繳納的賦稅由從萬兩為計變成了區區六兩,東林黨和江浙的商人得了好處,朝廷用度的不足卻壓倒了貧困的農民身上,再加上當時各種天災不斷,造成了大量農民破產,形成大量流民,大明很快就倒在了流民和建奴的夾擊之下。
而那些江南的士紳也沒有得到多少好處,數十年後他們就被南下的建奴屠戮一空,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卻便宜了建奴,殊不知到那個時候他們有沒有後悔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若是他們當初大度一些,為朝廷提供足夠的軍餉,讓他們擋住建奴,他們的下場會不會好一些?
若非死到臨頭,想必這些人還是捨不得自己的錢財吧?李悠暗自搖頭,像這種要錢不要命的商人他在這麼多的任務世界裡見得多了,大明的商人絕非僅有。
李悠可以低估他們的鼠目寸光,但是卻不能低估他們現在擁有的實力,江浙士紳在朝堂上勢力極大,在本地又是經營了上百年,勢力早已遍及社會的各個階層,在沒有準備妥當之前,極難對他們下手,所以李悠還是決定從長計議,先將目標對準了另一波讓大明財政背上沉重負擔的勢力身上,那就是大明宗室。
明隆慶三年,宗室人口過18492人。再過26年,到明萬曆二十三年,見載於玉牒的宗室人口,已達157000餘人。估計到明朝末年,宗室人口至少已超過20萬人,這大概是世界上繁衍發展最快的宗族,正如當時人王世貞所說,這也是「千古所未有也」。
巨大的宗室數量帶來了巨大的財政開支,明制規定,宗室祿給標準,親王祿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鎮國將軍1000石,輔國將軍600石,鎮國中尉400石,輔國中尉300石,奉國中尉200石,公主及駙馬2000石,郡主以下逐級遞減。
如嘉靖三十一年,全國稅糧總收入為2285萬石,而各王府的歲祿開支就達853萬石,占全國稅糧總收入的37%,成為國家經費中的最大開支;光供養這些對朝廷毫無益處的宗室,大明每年幾乎要消耗四成的國家收入,這是多麼可怕的數據啊!恐怕朱元璋也沒有想到宗室的問題會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境地吧?
除此之外,宗室還占據著大量的土地,就拿當初深受萬曆皇帝喜愛的福王做例子,他在就藩之時得莊田二萬頃,鹽引千計,而這些土地都是不用繳納賦稅的,單單一座福王府就占據了這麼多的免稅土地,整個大明二十萬宗室加起來又是多少?如果再派出那些士紳免稅土地、隱瞞不報的隱田,以及僧田等,大明究竟還剩下多少繳納賦稅的土地?國家的賦稅都壓倒那些可憐百姓的身上,他們不造反才是沒天理了。
大明後期,許多帝王也因為宗室的問題感到頭疼,他們想出了各種辦法來削減宗室的錢糧,比如規定宗室成員必須要在玉牒中登記正式的名字才能得到封爵和錢糧,但是由於朱元璋規定的起名規則,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能用的字都用遍了,許多人找不到合適的字來給自己取名字,朝廷剛好藉此省下這筆錢糧。
另外皇帝也開始拖延給他們的錢糧支付,而且實際發放的數額也和規定的數字相差甚遠,但是這都無法根本性的解決宗室的問題。
朱元璋規定,大明宗室,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他們不得干涉地方政治軍事事務,不得擅自離開封地,不得經商,不得參加科考為官,不得從事手工業,不得反正他們只能待在府里吃了睡睡了吃,其他的幾乎啥也不能幹,朱元璋這是打算把這幫人當豬養了,養了這麼二百多年,最終養出來二十多萬廢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大明宗室甚至比八旗子弟更加不堪,起碼八旗還可以當官、還可以當兵,要是有點志氣也能混出個樣子來,而這些大明的宗室除了少數奇葩,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和空閒時間在藝術、科技方面做出一點貢獻之外,其餘人等幾乎沒有留下任何事跡。
這樣的垃圾必要清除才行啊,宗室沒有相應的力量,解決他們也不過是讓自己名聲受損而已,比起對付那些士紳集團要容易多了,柿子先撿軟的捏,李悠將目標對準了大明的宗室們。